2024.12.27駐阿根廷代表處經濟組
一、 阿根廷經濟部農牧漁業署(Secretaría de Agricultura, Ganadería y Pesca)最新資料
(一) 黃豆:
2023/2024年期黃豆產量預估為4,820萬噸,上期留下庫存量為678萬噸,另預計進口550萬噸、出口640萬噸,其中4,500萬噸將供為工業使用,剩餘庫存量為908萬噸。2024/2025年期黃豆截至12月24日預期耕種面積為1,800萬公頃,較2023/2024年期之1,660萬公頃,成長8.4%。
(二) 小麥:
2024/2025年期小麥預估產量為1,760萬噸,上期留下庫存量為318萬噸,其中出口1,130萬噸,另748萬噸將供為工業使用,剩餘庫存量為200萬噸。2024/2025年期小麥截至12月24日預計耕種面積為630萬公頃,較2023/2024年期590萬公噸成長6.8%。2024/2025年期預估產量較前一期成長10.7%。
(三) 玉米:
2023/2024年期玉米產量預估為5,750萬噸,上期留下庫存量為119萬噸,其中預計出口3,400萬噸,另供工業使用360萬噸及飼料1,740萬噸,剩餘庫存量為369萬公噸。2024/2025年期玉米耕種面積截至12月24日為940萬公頃,較2023/2024年期之1,110萬公噸下跌15.3%。
二、 其他綜合報導資料:
(一) 外銷申報登記數量:依據阿國經濟部農牧漁業署穀物及相關副產品外銷申報登記(Registro de Declaraciones Juradas de Ventaal Exterior, DJVE)統計資料。
1. 2022/23年期:黃豆及其副產品累計2,398萬公噸;玉米累計2,651萬公噸;小麥及相關產品累計945萬公噸。
2. 2023/24年期:黃豆及其副產品累計3,431萬公噸;玉米累計3,548萬公噸;小麥及相關產品累計363萬公噸。
3. 2024/25年期:玉米累計40萬公噸;小麥及相關產品累計343萬公噸。
(二) 阿根廷小麥出口重拾國際市場份額且出口市場多元化
依據阿根廷羅薩里奧證券交易所(BCR)報告,目前阿國小麥收成已達75%,中北部省分已基本完成收割,銷售活動開始出現成長,載運小麥進入大羅薩里奧(Gran Rosario)港口之卡車數量亦持續增加。阿國小麥迄今銷售已達680萬公噸,其中超過80%由出口部門購買,占預期產量約35%,為總供應量之28.8%。由於前一期收成之高庫存,本年總供應量將為歷史第二高,已交易之小麥有超過70%以固定價格成交。
阿國小麥在國際市場擁有高競爭力,使其買家數量顯著增加,本(2024)年12月阿國小麥已出口至16個國家,較去(2023)年12月多一倍,比2022年多6個國家。其中有部分如孟加拉、莫三比克、模里西斯及喀麥隆等重要市場回歸,該等市場近幾年未曾進口阿根廷小麥,而此次出口量皆超過5萬公噸。與往年相比,阿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有所改善,惟出口數量仍遠低於2021/2022年期12月出口至26個國家,並創下1,540萬公噸之出口紀錄。3此外,載運小麥至大羅薩里奧之卡車數量迅速增加,該港口為我國中部地區小麥主要出口地,本(12)月迄今共計2萬6,290輛卡車運送約74萬公噸小麥,此一數字為去年同月一倍多,比過去4年同期平均值高出31%。上述數據顯示,阿根廷小麥在本期不僅銷售加速,並成功拓展出口市場,在全球貿易重拾競爭力。
(三) 阿根廷2023/2024年期玉米出口預估增至3,400萬公噸
依據阿根廷羅薩里奧證券交易所(BCR)報告,本(2024)年11月阿國玉米出口超過250萬公噸,位居歷年11月第二高出口量。近10年來,每年11月阿國玉米出口量平均比10月下降28%,且降幅從未低於10%,然本年10月出口量為267萬2,429公噸,兩個月出口數據相當接近,11月僅下跌6.3%,優於預期,因此估計2023/2024年期玉米出口總量將增加50萬公噸,達3,400萬公噸,有望為阿國經濟帶來超過69億美元收入。
阿根廷玉米出口在過去幾個月表現強勁,鄰國巴西因內需推動價格大幅上漲,削弱出口部門供應,使阿國得以在對中東及北非市場出口占據更多主導地位,預計該趨勢將自12月持續至明(2025)年2月,惟在亞洲及拉美市場,阿國將面臨來自美國玉米之競爭壓力。
阿國2024/2025年期玉米銷售將於明年3月開始,惟相關出口登記進度緩慢,當前申報量僅40萬公噸,是近年進度最慢的一次。與2018/2019年期因匯率波動導致出口商延遲申報情況不同,目前匯率較穩定、利率具吸引力及政府可能降低出口稅等因素,使出口商選擇等待更有利出口條件,而非急於提前申報出口及支付稅款,導致短期內企業出口計畫存有不確定性。
(四) 阿根廷2023/2024年期大豆80%產量用於出口
依據阿根廷羅薩里奧證券交易所(BCR)報告,阿國2023/2024年期大豆產量預估為5,000萬公噸,加上720萬公噸臨時進口,其中9%直接作為大豆原料出口,79%用於研磨加工產業,其餘12%則供應種子、混合飼料及其他用途。阿國整體大豆出口占總產量之80%,顯示阿國在全球大豆市場為出口導向,出口產品以大豆粉、豆粕及豆渣等副產品為主,其他包括大豆原料、大豆油及生質柴油,在支持國內研磨加工及生質柴油製造工業外,亦成為全球大豆副產品主要出口國,鞏固其在國際市場關鍵大豆供應國角色。
阿國生產之3,048萬公噸大豆粉95%用於出口,其餘5%供應國內動物飼料生產;大豆油總產量70%用於出口,17%用於生質柴油生產,而生質柴油產量中,又有近半數外銷至其他國家,其餘則用於國內消費,顯示生質柴油逐漸在阿國能源結構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阿根廷繼去(2023)年遭逢乾旱後,再次成為全球大豆副產品主要出口國,相較之下,美國及巴西則以出口較高比例之大豆原料聞名,其中巴西在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,有68%大豆原料出口。美國大豆產量雖有所成長,惟增幅不如巴西顯著。
(五) 印度為阿根廷大豆及葵花油產業主要貿易夥伴,未來10年內印度對植物油需求將大幅增加
依據阿根廷羅薩里奧證券交易所(BCR)報告,近年印度崛起為全球關鍵角色,預計印度將在未來10年領導全球經濟成長,至2034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(GDP)年增率將達到6.5%,並可能超越中國,成為全球食品主要進口國。特別是印度社會都市化及經濟成長使民眾所得提高,需求日益5多元化,進而帶動對植物油消費需求。阿根廷與印度歷來雙邊關係穩定,阿國作為植物油主要出口國且在印度大豆油進口占主導地位,突顯阿國未來在印度市場之成長潛力。
依據印度政府、印度植物油生產者協會(IVPA)及美國農業部預估,2023至2033年間,印度植物油年消費量將增加820萬公噸至970萬公噸,累計成長35%至40%;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與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預估較為保守,估計印度植物油消費量將增加400萬公噸,成長13%。印度對植物油需求主要集中在棕櫚油、大豆油、油菜籽油及葵花籽油,占總需求超過八成,占印度植物油進口之98%。阿根廷大豆油及葵花籽油出口分別有48%及30%銷往印度,對印度出口超過八成為植物油品。自2000年至2015年,阿國在印度大豆油進口市場份額從未低於70%,部分年份阿國占比甚至超過96%。受俄烏戰爭影響,黑海地區物流中斷,阿國成功搶占印度葵花籽油市場,2021年至2022年間出口成長240%,2023年,印度成為阿國葵花籽油出口主要市場,占比超過一半。
資料來源: 駐阿根廷代表處經濟組